【资料图】
自科创板实行保荐机构另类投资子公司跟投制度以来,券商纷纷申请设立另类投资子公司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近日,又一家外资券商获批另类投资业务资格。随着新股跟投等模式介入投行业务,券商正通过协同效应开辟业务增量空间。
近日,证监会核准星展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展证券(中国)”)通过子公司从事另类投资业务(限参与创业板、科创板项目跟投),这是年内第二家被核准该业务资格的券商。2月份,证监会核准了国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新证券”)通过子公司从事另类投资业务(限参与创业板、科创板项目跟投)。
对券商而言,另类投资其实已不再“另类”。证券行业共有81家券商设立了另类投资子公司,仅有少部分券商还未拥有该业务资格。8家中小券商获准通过子公司从事另类投资业务。其中,中资券商包括万和证券、甬兴证券、中邮证券、国新证券,外资券商包括高盛(中国)、东亚前海证券、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星展证券(中国)。
为提高对实体经济的综合服务能力,在“投行+投资”“保荐+跟投”的展业模式下,已有业务资格的券商也在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让另类投资子公司“羽翼丰满”。
6月底,中泰证券发布了定增方案,其中拟投入不超10亿元用于另类投资业务。今年以来还有3家券商调整了定增方案,均新增了对另类投资业务的投入。
东兴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刘嘉玮表示:“券商主要通过直投、创投及另类投资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投行项目跟投及金融产品投资。在全面注册制下,企业的上市渠道更为通畅,股权投资的退出途径进一步拓宽,有利于投资收益的实现;且券商积极参与股权投资有望实现对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全流程覆盖,通过各部门协同合力挖掘客户价值。”
从收入贡献角度来看,券商正在通过“投行+投资”的业务协同模式增厚收入。
以科创板跟投为例,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30日,共有17家券商的另类投资子公司参与了科创板新股跟投,合计实现浮盈为6.26亿元。而从科创板开市至今,截至锁定终止日,券商旗下另类投资子公司跟投浮盈合计约为184.03亿元。不过,部分券商旗下另类投资子公司带来合计约为6.43亿元的浮亏。
与此同时,从目前上市券商披露的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或快报来看,投资及投行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长成为不少券商业绩显著提升的因素,但也有券商因此拖累业绩。
平安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维逸表示表示:“大投行业务链条下,股权投资、新股跟投等重资产模式介入投行业务,综合金融服务提升客户黏性、助力券商获取多元业务机会,券商可获得承销保荐费、投资收益、基金管理费等多重收入,在增厚收益的同时实现收入多元化。但收入的资本化也可能使得短期内投行收入波动加剧。”